我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面世
太陽光彩奪目、無法直視,想要深入了解,只能通過太陽望遠鏡一窺其“真面目”。如今,這雙“眼睛”又有了新的研制進展。日前,中國科學(xué)院光電技術(shù)研究所官網(wǎng)宣布,該所太陽高分辨率成像技術(shù)研究團隊成功研制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僅次于美國4米級丹尼爾·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 ![]() 同樣是恒星,為何要對太陽配備專門的望遠鏡?為何會有各種規(guī)格的太陽望遠鏡?不同的太陽望遠鏡“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內(nèi)容? 距離產(chǎn)生“美”也產(chǎn)生“麻煩”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人們對于太陽的研究從未停止,從日心說到如今的太陽物理學(xué),對于太陽的研究甚至發(fā)展成為一類獨立的學(xué)科。與其他恒星相比,太陽有哪些獨特之處?為何能夠獨立于恒星研究之外“自立門戶”?事實上,與其他恒星相比,太陽沒有獨特到需要獨立研究的程度,甚至可以說太陽就是一個普通的恒星。它唯一獨特的地方,就是與地球的距離最近。 因為太陽與我們的距離足夠近,它成為了我們目前唯一可以獲取表面信息的恒星。我們可以“清晰”地看清太陽表面的細節(jié),比如可以測量太陽表面上一個很小部分的視向速度,可以直接看到表面對流,可以直接測量磁場和太陽活動等細節(jié)信息。 而對于其他恒星的觀測,我們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除了太陽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約4.246光年,是日地距離的25萬倍左右。從地球望向深空,絕大多數(shù)的恒星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個點,所測量的物理量基本都是恒星全球特性的疊加結(jié)果,很難對其他恒星進行表面或區(qū)域性的單獨研究。 可以說太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恒星研究樣本,而對于太陽的研究意義不限于此。太陽“心情”的好壞直接影響人類活動,尤其是太陽的大型爆發(fā)活動會向地球及日地空間拋射電磁輻射和粒子輻射,給地球的電離層、磁層甚至大氣層帶來劇烈擾動,影響地面通信及電力供應(yīng)等。因此,對太陽及其活動進行監(jiān)測和研究始終是世界各國的關(guān)注重點之一,而太陽望遠鏡就是我們“看清”太陽的那雙“眼睛”。 目前國際上已建成的2米級太陽望遠鏡主要有美國1.6米古德太陽望遠鏡(GST)和德國1.5米格雷戈爾太陽望遠鏡(GREGOR)。我國現(xiàn)有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是中國科學(xué)院云南天文臺研制的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