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shogun提出了一些CPC的理論。在這里,我用新一代光源LED和作為非成像光學器件的CPC完成一個模擬,目的是探討一種設計簡化:在不用計算環(huán)帶光通的前提下,基于標準的Lamber分布型LED的模擬輸出分布同理論(string method)設計的差異。希望有經(jīng)驗的朋友指教。
2\flTO2Ny 這個設定的目標,是將LED視為一個發(fā)光面(按LED的實際尺寸),要求系統(tǒng)在1M外形成一個0.2M半徑的光斑。
@J~n$^ke 現(xiàn)在就要看這個想法和實際結果差異是什么。
), >jBYMJ J`U\3:b`SP <$#b3F"I P@ewr} 反射面簡化:(整個模擬采用單色光)
z~TG~_s En:.U9?X E,I*E{nd9 光源及其設定:
W\s
]qsLS NZ(c>r6 ;b=3iT-2" 光源Lamber分布(實際模型):
2s{PE d\Xi1&& 60KhwD1 組合圖:
N;cEf7+f ].f28bY raytrace:
usb.cE3z ;[*jLi,uc 實際光斑照度分布:
jd9GueV*( p@H]F< wYtL1D( ,f`435R 問題和結論:從照度圖上來看,光斑均勻度是比較好的(沒有具體計算-_-,麻煩);
Nf0'>`/ 當初設定CPC的接收角滿足1M外光斑半徑0.2M,現(xiàn)在看來只有0.1M。。。。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結果之所以差異那么大,是因為我在這里把此CPC的exit port半徑設定為LED透鏡的半徑了~也就是說,我已經(jīng)默認LED的發(fā)光面半徑是透鏡半徑。
_q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