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偏振光及其檢驗時,覺得不形象,對光通過偏振片及l(fā)/4波晶片后的變化不清晰,因此,我用Mathematica軟件寫了一個小程序包,在實驗基礎上,彌補了上述缺陷,并設置了直接用波晶片及偏振片檢驗圓偏光的程序。
sKkk+-J4 5DHFxym' 在程序包中,設置了五個函數(shù),check1[1]函數(shù)是可在自然光、圓偏光、橢偏光、線偏光中任意選擇光源,并任意組合任意位置的偏振片和 l/4 波晶片(但不能兩快軸有夾角的波晶片重疊使用)?奢敵龉馔ㄟ^各
光學器件后的光的狀態(tài)。check2[1]函數(shù)可在自然光、圓偏光、橢偏光、線偏光中任意選擇光源,并任意組合任意位置的偏振片和 l/4 波晶片,可選擇每隔1度轉(zhuǎn)動其中一個光學器件,找出光屏上光強最大最小點的光強及所對應的轉(zhuǎn)動的光學器件角度,并可每隔5度生成光強的圖像(由于軟件原因,以圓圈的大小表示光強)以及動畫(圖像上方還顯示此種情況下光學器件的角度)。check3[1]是l/4 波晶片和偏振片的經(jīng)典組合,以檢驗自然光、橢偏光、圓偏光、線偏光,觀察現(xiàn)象的顯示。
E_aDkNT 先在Mathematica 程序下運行程序(將光標移至程序處,運行命令“shift+enter”)即可輸入下述函數(shù)運行。
pV3o\bk! RK*ZlD< 對check1[1],輸入check1[1] shift+enter運行,按提示輸入?yún)?shù),結(jié)果中{{光源種類,光強,光振幅的x分量,光振幅的y分量},…………},依次是光源性質(zhì)、通過第一個器件后光的性質(zhì),通過第二個器件后光的性質(zhì),…………其圖像為每經(jīng)過一個光學器件后光的振動模式。
zdwr5k 2f8Cs$Opb 對check2[1],輸入check2[1] shift+enter運行,按提示輸入?yún)?shù),結(jié)果中,{被轉(zhuǎn)動的器件的轉(zhuǎn)角,對應光屏上光的強度},max為光強最大時對應的轉(zhuǎn)角。再輸入picture[1],做光強示意圖,選定圖像,輸入 Ctrl + y ,演示動畫(圖像上方還顯示此種情況下光學器件的角度)。
5jpb`Axj# ,DHiM-v 對check3,輸入check3[1] shift+enter運行, 檢驗自然光、橢偏光、圓偏光、線偏光時的現(xiàn)象,在參數(shù)輸入時,1為自然光先透過波晶片,再透過旋轉(zhuǎn)偏振片后的情況,2,3分別為左旋圓偏光、右旋圓偏光。4為長軸與波晶片快軸夾角為0的情況,5為o光,e光位相差為45度的情況。(由于程序原因上述參數(shù)均需輸入兩次)。結(jié)果中,有最大最小光強及對應的偏振片角度。
pm*6&, Gj.u/l check3[2]的設置是由于在check3[1]中,由于長軸與波晶片快軸夾角為0的橢偏光的消光位置不整數(shù),所以在check3[2]中每隔0.1度轉(zhuǎn)動偏振片,得到更精確的消光位置。(其中,所用光源為o光,e光位相差為90度,Eox =2 Eoy, I=1)演示動畫的方式同check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