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將以側光式OLED背光為主
雖LED背光LCD TV目前滲透率仍低,然顯示器廠商持續(xù)推出新的試制品或新上市機種。從TV用LED背光結構來看,大致可分為直下式RGB LED、直下式白光LED、側光式白光LED、側光式RGB LED等幾大背光模塊類型,但從近期顯示器廠商所推出的新機種觀察,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成為主要顯示器廠商發(fā)展主力。
日韓顯示器廠商推出數(shù)款 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 近期推出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廠商不少,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ony、Victor等。其中,三星電子自2007年下半起,陸續(xù)展示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試制機種,且LCD TV厚度降低不斷打破世界紀錄。以2007年10月橫濱展為例,三星電子首度展示厚度僅10mm的40英寸LCD面板,并為當時同尺寸所有面板中薄度之最;歷時1年后,即2008年10月橫濱展上,三星電子再度推出40英寸LCD TV最薄部僅7.9mm的機種,此亦為世界之最;然在之后短短約2個月時間,該公司又打破自己先前的紀錄,再度開發(fā)最薄部僅6.5mm的40英寸~55英寸LCD TV產(chǎn)品。 由上可知,近2年多來三星電子所推出的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機種數(shù)不少,然皆為試制機種。若以上市機種而言,Sony則領先其它廠商于2008年11月銷售40英寸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產(chǎn)品,其特色為該LCD TV最薄部僅9.9mm,為目前已上市機種中最薄者,該產(chǎn)品售價為49萬日圓(約4,505美元)。 然除Sony外,日本二線品牌廠商Victor也計劃將于2009年上市32英寸超薄型LCD TV,該機身最薄部僅7mm,僅次于三星電子40英寸~55英寸LCD TV最薄處的6.5mm,其LED背光模塊也采與三星電子及Sony相同設計,Victor并強調(diào)該LCD TV總重量僅5Kg,較其同尺寸LCD TV重量少約2分之1,該公司甚至作一實驗,僅使用磁鐵即能將該超薄型LCD TV吸附在墻上。 側光式白光LED背光LCD TV 具輕薄、結構簡單等優(yōu)勢 事實上過去顯示器廠商大多以推出直下式RGB LED或白光LED背光LCD TV為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過去LED發(fā)光效率低,若采側光式設計,則LED背光源無法均勻的導至40英寸LCD面板。另一原因是單片導光板尺寸尚無法對應至大尺寸TV用LCD面板的大小,故當時廠商多采直下式LED背光為主。 然隨著白光LED發(fā)光效率提升,顯示器廠商所設計的LCD TV用LED背光結構漸轉向至側光式設計。而LCD TV導入側光式白光LED背光模塊好處是較易作到輕薄化、LED使用顆數(shù)較直下式少、背光模塊結構較直下式簡單等,再加上目前導光板已可作到單片46英寸大小等,因此導入TV用側光式白光LED背光模塊設計的廠商數(shù)也愈來愈多。 而從上述三星電子、Sony、Victor三家廠商所推出LCD TV中白光LED背光所放置的位子來看,多采4邊設計型式,然隨著LED發(fā)光效率日益增加,廠商漸朝向減少LED light bar數(shù),及減少白光LED總使用顆數(shù)為目標。以三星電子40英寸最薄部僅7.9mm的LCD TV為例,即采白光LED于LCD面板上、下兩邊放置設計。 雖白光LED背光LCD TV漸成為顯示器廠商設計的主流之一,然其并非毫無缺點。例如白光LED放置于側邊,則需處理熱過于集中的問題;另外,RGB LED發(fā)光效率尚遠低于白光LED,故不適合導入側光設計;還有,側光式LED背光模塊無法搭載區(qū)域控制技術,故難達到降低耗電量及提升畫質(zhì)目的。 目前LCD TV用LED背光模塊設計種類仍以多樣化的型態(tài)出現(xiàn),現(xiàn)在也尚難定論未來LCD TV用LED背光將以何種結構為主流,事實上,顯示器廠商推出直下式LED背光設計亦不少,原因是直下式LED有側光式LED背光不可取代優(yōu)勢。即便如此,過去LCD TV顯少被使用的側光式LED背光卻漸漸嶄露頭角,且顯示器廠商開發(fā)該類型機種速度不亞于直下式LED背光設計,此可說隨著“超薄型”TV風潮漸起,側光式白光LED背光重要性及能見度也愈加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