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銓院士:
中國著名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xiàn)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大學現(xiàn)代光學儀器研究所所長,并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天津市政協(xié)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等多項職務。姚建銓院士多年來一直在從事激光與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研究,提出非線性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精確計算的理論和方法,被國際學術界稱為“姚技術”、“姚方法”,并為國際學術界廣泛應用;提出了激光諧振腔“類高斯分布理論”;發(fā)展了高轉(zhuǎn)換效率下倍頻理論及準連續(xù)泵浦倍頻新方法;實現(xiàn)了輸出功率34瓦的內(nèi)腔倍頻YAG激光器,并以此為光源,完成了激光三維掃描系統(tǒng);首次采用準連續(xù)運轉(zhuǎn)的綠光光源泵浦染料及鈦寶石可調(diào)諧激光器,從而從理論到器件技術方面建立了一個新的“準連續(xù)泵浦激光調(diào)諧系統(tǒng)”的技術體系,為我國新型固體激光及調(diào)諧技術作出了突出貢獻。
多物理場耦合計算仿真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近日,多物理場耦合計算仿真學術研討會暨COMSOL 2009中國區(qū)用戶年會勝利落下帷幕。本次會議分別于11月17日在上海交大、19日在北京清華科技園、22日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舉行。會議由中仿科技公司主辦,來自高校和企業(yè)的近600人出席了本次會議,是CAE行業(yè)的一大盛會。如此規(guī)模的盛況在中國CAE行業(yè)里是從未有過。會議目的旨在為工作在各個領域的科研人員提供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機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姚建銓教授作為會議專家之一,親自蒞臨會議現(xiàn)場指導。姚建銓院士和中仿科技高級技術工程師進行技術交流,共同探討太赫茲(TeraHertz)光電子領域領域多物理場耦合國際前沿技術。
姚建銓院士對TeraHertz波(THz)研究在國內(nèi)外的發(fā)展情況作了簡要的介紹,強調(diào)了TeraHertz波(THz)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太赫茲光電子技術被認為是國際電子和信息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是連接宏觀電子學和微觀波長學的橋梁。THz頻率介于0.1THz-10THz(3mm-0.03mm)之間,是介于光子學和電子學的波段,THz技術在電子、信息、生命、國防、航天等方面蘊藏著巨大的應用前景。那么隨著最近THz波輻射源的研究的深入,國際上相關的實驗結果已多有報道。因此接下來THz的波導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新型的THz器件與光通信、微波通信、光傳感、微波傳感相比具備更多新奇的、良好的特性,從而能夠在這些已經(jīng)較為成熟的領域內(nèi)開辟出全新的一片應用空間。姚院士說THz波導器件的設計對仿真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多個物理場可能會存在復雜的耦合,比如THz輻射源照射在波導上的熱效應,可能會影響波導的性能等;另一方面,THz波導從目前來看,必然涉及到金屬薄層的仿真,以及多尺度建模,這也對傳統(tǒng)的仿真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的通信、傳感行業(yè)近年來發(fā)展很快,THz作為目前國際上最熱的研究領域之一,我們也應該抓住機會,抓緊時間開展研究工作,時不我待啊,不要錯過這個有著重大意義的技術研究熱潮。中國也很有希望在很多工作上走在國際前列。 姚建銓院士就目前他所帶領天津大學的科研團隊最近一段的時間的THz波導器件設計工作,和中仿科技公司共同探討了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場耦合仿真實現(xiàn)波導器件優(yōu)化設計的技術。姚建銓院士所在的單位,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也是最早引進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場耦合仿真技術的單位之一。姚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已在THz輻射源的研究方面多有建樹,最近一段時間也在THz波導傳感器件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姚院士對THz器件的尺度、物理復雜性發(fā)表了見解,并對數(shù)值描述THz器件的響應提出了新的見解。尤其是一些新行的材料,不能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簡單定義它的特性。姚院士對COMSOL Multiphysics的多物理耦合概念非常認同,尤其對COMSOL Multiphysics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任意修改、自定義PDE)大加贊賞,指出這樣靈活的仿真技術,可以在以THz領域為代表的,眾多高速發(fā)展的新科技領域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