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兵馬俑(發(fā)現(xiàn)地及時間中國西安,1974年) AgOw{bJ%
:MOr?"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駕崩之前統(tǒng)一了中國,下令修建長城,對中國實行殘酷統(tǒng)治。他當時唯一懼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為此下令修建一座龐大的陵墓,讓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繪武士守衛(wèi)。有人說,秦始皇陵的頂部是玉石制成的,墓室內(nèi)有流淌的水銀組成的河流。經(jīng)過了70多萬勞工和工匠30多年的勞作,陵墓才得以竣工。其中許多人還被活活封閉在陵墓內(nèi),以免他們泄露有關財寶和人口的秘密。盡管采取了上述種種措施,但盜墓者在秦始皇死后一直在尋找陵墓的蹤跡,但個個無果而終,直到1974年農(nóng)民挖井時才發(fā)現(xiàn)了墓址。不過,陵墓本身一直未被打開。根據(jù)最近的磁測結(jié)果,皇陵中有一座小山似的金銀財寶。 '7+e!>"
;1S~'B&1Q
2.奈費爾塔里王后陵(埃及王陵谷,1904年) h
0EpW5
uxGY/Zf
奈費爾塔里一詞的意思是“最美麗的人”,無怪乎她是拉美西斯二世國王最寵愛的妃子。她去世時,這位偉大的法老開始在王陵谷修建規(guī)?胺Q最大、最為豪華的陵墓。三個墓室的墻上都貼著描繪著奈費爾塔里王后在“天堂”的生活。其中許多畫保存完好,仿佛是昨天才剛剛畫就的。可是,盜墓者盜走了奈費爾塔里王后的木乃伊及其佩戴的許多珠寶。 m&GxLT6
&\3k(j
3.圖坦卡蒙法老墓(埃及王陵谷,1922年) =@98Gl9!
/rKdxsI*
但因以下兩個原因使他聞名遐邇:一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第一座國王的墓;二是他的那些臭名昭彰的詛咒。墓本身小得出奇,以致不得不利用墓室邊上的一個洞穴來存放陪葬的財寶。圖坦卡蒙法老墓自挖掘以來,一些華麗的陪葬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與此同時,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盛傳任何進入其墓地的人都將遭受厄運的詛咒,這種說法一直延續(xù)至今。 c.-/e u^|
S,K'y?6
4.文身并身披盔甲的皇后墓(秘魯埃爾布魯霍,2005年) : ryE`EhB
kRCuc}:SB
在秘魯出土的一具莫切時期的木乃伊令所有人都感到困惑。這名女性木乃伊下葬時身披皇家武士的所有盔甲,而據(jù)認為莫切時期的領導人都為男性;這名女性的尸體被緊緊包裹著,身上被一種紅色的礦物質(zhì)涂抹,安放在一座土坯墓穴中。在其身旁躺著一名陪葬的少女,散落著一頂金王冠和一只金碗。此墓是在皇家禁地一個金字塔似的山頭上被發(fā)現(xiàn)的,據(jù)說其后人就在這里焚燒祭祀她的物品。 So?ScX\lG
fM[Qn*.
5.巴勒莫嘉布遣會修士的地下墓穴(意大利西西里島,1599年) ~1x,m.f8
XZ@;Tyn0,
1599年,西西里島巴勒莫嘉布遣會的修士在一座修道院下發(fā)現(xiàn)了一些地下墓穴,在墓穴中有一些制作木乃伊的完整工具。于是,他們決定在剛剛?cè)ナ赖囊幻奘可砩显囋囘@種技術。從那時起直到1880年這種行為被禁,制作木乃伊的風氣一直在西西里島上盛行。時至今日,人們還可以在當?shù)乜吹缴碇鲿r期服飾的,腐爛程度不一的,高高懸掛著的尸體。 Kt(Z&@
W?a{3B
6.薩頓胡(英格蘭薩?丝ぃ畛醢l(fā)掘于17世紀) _[yBwh
]Iku(<*Ya
薩頓胡是七世紀皇家墓地。1939年,考古發(fā)掘顯示這個墓是一條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快速戰(zhàn)船,長27米,寬4.2米,中間為墓室。墓內(nèi)裝有很多珠寶,據(jù)推斷它們屬于英格蘭最早的一位國王東英吉利國王雷德沃爾德。墓地的酸性土壤意味著只有鉚釘和船的形狀尚可存在,此外還有一些跡象顯示那里曾經(jīng)躺過墓室的主人。 rf2+~B{$,
2"31k2H[
8.車大女士(中國長沙市,1972年) 24ojjxz+
$=7'Cm?
1972年,為了修建一座防空洞,中國建筑工人在長沙馬王堆挖掘時發(fā)現(xiàn)了西漢時期的貴夫人車大女士的墓室。這名車大夫人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倉的夫人。她死時,大量珍貴物品隨其一同下葬:樂器、漆器、陶器、食品、藥材、衣物、帛畫以及數(shù)十個木制仆人和衛(wèi)兵。車大夫人的尸體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好的濕尸,其面容清晰可辨,頭發(fā)光鮮,皮膚濕潤,肌肉有彈性,內(nèi)臟器官完好。考古學家現(xiàn)在正想方設法弄清楚是墓室的設計還是某種古代防腐處理技術使她保存得如此完好。 `MMh"# xN
)2@_V %
10.龐貝(意大利坎帕尼亞,1599年) v6gfyGCJ
2EG`
當公元79年爆發(fā)的維蘇威火山將羅馬古城龐貝埋葬于地下時,它就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墓地。龐貝在地下隱藏了1600年,直至1599年,一名建筑師在挖溝渠(以使河水改道)時再次發(fā)現(xiàn)了它。150年后,考古學家開始陸續(xù)挖掘其遺址。19世紀6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朱塞佩菲奧雷利的考古學家意識到,灰燼中的洞眼是已腐爛的尸體留下的空間。他將石膏注入洞眼內(nèi),由此得到的石膏模型呈現(xiàn)了人與動物在試圖逃跑時被凍結(jié)的瞬間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