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即將建成65米口徑可轉動射電天文望遠鏡65米口徑可轉動射電天文望遠鏡工程正在上海佘山腳下緊張施工,這將是亞洲最大的該類型射電望遠鏡,總體性能在國際上處于第四位。這臺望遠鏡屬于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重大合作項目,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建成。 性能 主反射面的面積相當于8個籃球場 這臺被媒體稱為“佘山大耳”的射電望遠鏡,口徑65米,高70米,重達2700噸,主反射面的面積相當于8個籃球場。 如果把光學望遠鏡比作探測深空的銳利眼睛,射電望遠鏡就像一只靈敏的耳朵,捕捉宇宙中的射電輻射,傾聽著來自遙遠空間的微弱呻吟。 與直接成像的光學天文望遠鏡不同,射電天文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接收天體的射電波來確定遙遠天體的結構,望遠鏡的口徑越大,其分辨率和靈敏度就越高,越能接收到來自遙遠天體的微弱電波信號。上海65米射電天文望遠鏡建成后,總體性能僅次于美國的110米射電望遠鏡、德國的100米射電望遠鏡以及意大利的64米射電望遠鏡,位列全球第四。 利用世界最先進設備增強“聽力” 據介紹,科學家用了許多世界最先進的設備來增強65米射電望遠鏡的“聽力”:用于接收宇宙射電信號的主反射面,由14環(huán)1008塊高精度實面板組成,每塊面板比鏡子還光滑,精度誤差不超過0.1毫米;高靈敏度的制冷接收機,在絕對溫度15K(攝氏零下258度)的高真空低溫下,仔細辨別來自宇宙的射電信號;并且采用高精度高頻率穩(wěn)定度(10—15量級)的氫原子鐘,以及上海天文臺自主研發(fā)的數據采集系統(tǒng),采樣速率高達每秒1GB…… 跟蹤特定天體可全方位轉動 為了更好地跟蹤某個特定天體,這個巨大“耳朵”還能全方位轉動。專家介紹,有風吹過,或者溫度、濕度的變化,都會影響它的“聽力”。此外,2700噸龐大身軀所承受的重力也會使主反射面變形。所以望遠鏡的樁基深入地下達65米,使其能夠站得穩(wěn)。同時,望遠鏡上每4塊實面板相交處,都裝有先進的促動器,可以對實面板作細微調節(jié),精度達到0.3毫米。并且它還能在包括航天工程常用波段在內的8個波段上實現1分鐘快速切換觀測。 作用 成為VLBI重要成員 權威專家評價,上海65米射電天文望遠鏡建成后,將成為我國甚長基線干涉網(VLBI)的重要成員,并在射電天文、天文地球動力學和空間科學等多種學科中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一臺主干觀測設備,做出一流的科學成果。 所謂甚長基線干涉,就是將幾臺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射電望遠鏡聯網同時工作,通過無線電波干涉的方法,綜合成一個巨大口徑的“超級望遠鏡”,以提高天文觀測的角分辨率和測量精度。 目前,我國的VLBI網由上海25米直徑、北京50米直徑、昆明40米直徑和烏魯木齊25米直徑等4臺射電天文望遠鏡,以及上海數據相關處理中心組成。在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中,我國的VLBI網與航天測控網一起,圓滿完成了嫦娥工程中的測軌任務。 據計算,如果用65米射電天文望遠鏡替代原來的上海佘山25米射電望遠鏡,我國VLBI網的靈敏度將提高42%;如果參加歐洲VLBI網,將使其靈敏度提高15%—35%,在中日韓三國共建的東亞VLBI網中,也將會發(fā)揮主導作用。 為“嫦娥三號”精確定軌 根據我國探月計劃,到2013年,我國將發(fā)射“嫦娥三號”,同時釋放月球車。屆時,已建成的“佘山大耳”將發(fā)揮它的威力,參與跟蹤“嫦娥三號”腳步。并與昆明、密云、烏魯木齊的另外三臺射電望遠鏡一起,為我國“嫦娥三號”的落月探測任務作更精確的定軌。 據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洪曉瑜透露,新望遠鏡不但能勝任這一挑戰(zhàn),而且在未來更困難的火星探測中,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據介紹利用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組成的VLBI網,在嫦娥探月工程二期、“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工程中,可以進行更加精確的定位和定軌,以便用更短的時間來測量航天器的瞬時位置;同時,還有望使我國擺脫對國際地球自轉服務機構的依賴,在數小時內自行快速精確測量地球自轉參數,以便供航天器快速精確定位和定軌。 可滿足更遙遠星球探測數據接收需要 此外,上海6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后,還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嫦娥探月項目的重力異常探測,以及“螢火一號”對火星的重力探測和掩星觀測;在技術上,也完全可以滿足火星探測以至更遙遠的木星探測、土星探測的下行科學數據接收的需要。 選址 落戶佘山桃園 遠離市區(qū)輻射干擾小 絕大多數天體離地球非常遙遠,要將它們分辨出來,需要極其靈敏的“聽力”。所以,大射電望遠鏡的觀測雖然不受天氣陰晴影響,但在選址中對無線電環(huán)境要求很高。調頻電臺、電視、手機以及其他無線電數據的傳輸都會對射電望遠鏡的觀測造成干擾,就好像在交頭接耳的會議上無法聽清發(fā)言者講話一樣。大射電望遠鏡項目要求,臺址半徑5公里之內必須保持寧靜,電磁環(huán)境不受干擾。 65米望遠鏡的選址讓天文學家頗費了一番思量:既要方便值守,又要盡量避開地面輻射干擾。最終選定佘山腳下西南方的一片桃園,因為這里距城市較遠,輻射干擾。浑x曾為“嫦娥一號”繞月的定軌作出卓越貢獻的佘山25米射電望遠鏡則只有4公里之遙,是個理想的觀測點。 延伸 中國天文望遠鏡家族“高手林立” LAMOST:天體光譜捕捉強手 博采天體“DNA” 大天區(qū)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是一臺橫臥于南北方向的中星儀式反射施密特望遠鏡。 2008年10月,耗資2.35億元、歷時12年、有“光譜工廠”美譽的LAMOST在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站正式落成,步入系統(tǒng)調試、軟件集成、數據處理和使用階段。LAMOST是一架反射施密特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焦面上設置4000根光纖,將超過美國,成為目前世界上獲取光譜能力最強的儀器。 FAST:最大射電望遠鏡 搜索地外文明 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是國家“十一五”擬建設的重大科學裝置,于2007年7月正式立項。FAST將固定安放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凼洼地中。工作時使用直徑300米的照明區(qū)域,隨著天體的轉動,照明區(qū)域在500米的大球面上移動。FAST預計將于2014年竣工,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地外文明的搜索將是FAST的科學目標之一。 CSTAR:最先登陸南極最高點 尋找超新星 2006年年底,我國天文學家和天文儀器專家共同提出了首臺南極天文設備的研制計劃,即中國南極小望遠鏡陣CSTAR的研制。CSTAR是由4臺14.5厘米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裝在同一個機架上構成的小望遠鏡陣,其科學目標主要是進行變星監(jiān)測及統(tǒng)計分析,尋找系外行星、超新星等。CSTAR于2008年1月12日順利抵達并安裝在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2008年8月,CSTAR成功觀測南極星空,并開始向國內傳回圖像信息。 CSTAR是國際天文界首次安裝在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的天文望遠鏡。 |
最新評論
-
ch685488 2012-03-21 11:21做個沙發(fā)、來長點見識
-
ta0049 2012-03-21 12:17還是太空望遠鏡帥
-
meekness 2012-03-21 12:48對這個了解不多。。。
-
ffjeffery 2012-03-21 13:26恩 分辨率 靈敏度
-
sandy090854 2012-03-21 14:46羨慕中。!
-
junyao1018 2012-03-21 15:36學習了 看來科技的力量是越來越厲害了
-
springzr 2012-03-21 17:15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
天光云影 2012-03-21 18:37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才是硬道理,別和別人比其他的
-
08wjg 2012-03-21 18:41對此了解不多,學習一下。
-
oscar1222 2012-03-21 18:45科技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