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飛秒光物理和介觀光學”獲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飛秒光物理和介觀光學”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教授龔旗煌、副教授古英和山西大學、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又發(fā)現表面等離激元結構誘導的亞波長尺度各向異性Purcell系數下的原子自發(fā)輻射譜線的變窄。相關論文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該研究利用納米金屬結構的表面等離激元誘導的各向異性的Purcell系數和量子干涉原理的結合,提出了各向異性Purcell系數下四能級原子中自發(fā)輻射譜線線寬的控制機理。作為原理的證實及其在表面等離激元結構中的應用,發(fā)現了限制在亞波長尺度內的表面等離激元結構誘導的各向異性Purcell系數導致的納米金屬線附近的譜線變窄、周期性納米金屬結構中的譜線由窄到寬的線寬“脈動”以及共振的納米金屬結構中的譜線線寬劇烈變化。這種納米金屬結構和量子的聯(lián)合體系將會在有源、超緊湊的納米器件中有一定的應用。 該雜志審稿人認為,本研究工作“目前正處在一個流行的、活躍的研究方向上”,并且“架起了量子光學和擁有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激元光學的橋梁”。 本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等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