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光學表面的評價,可以有兩個重要指標:表面面形和表面粗糙度。一般地,光學表面面形通過干涉儀來測量;而粗糙度一般采用光學輪廓儀或掃描探針顯微鏡測量。我們這里主要討論粗糙度的測量問題。 A;&YPHB
S;D]ym
對于小尺寸元件來說,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然而,對于大尺寸元件,比如口徑大于300mm或500mm甚至1m的元件,很多方法都受到了測量環(huán)境的限制。 \IudS{
.?;
\j BA4?(S
除粗糙度要求接近0.1nm RMS的表面外,一般光學表面都采用光學輪廓儀測量。這種方法比較直接,操作簡單。但是在使用中,都要求在隔振平臺。這是由于這類儀器的原理導致的,雖然是近距離的測量,但是振動會對這種納米級測量帶來噪聲誤差,從而導致測量失敗。 &N+`O)$
hn/yX|4c(
光學輪廓儀對于振動噪聲的要求,比普通干涉儀更苛刻,因為起分辨率要求在納米級。因而很難做出滿足要求的大尺寸的隔振平臺。這也限制了輪廓儀測量的元件的尺寸。因此,目前對于大尺寸的光學元件的粗糙度測量,一般無法直接測量。 nII#uI/!q
AGjjhbGB
動態(tài)光學輪廓儀NanoCam Sq,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這臺設備在2011年的美國光博會上首次亮相。這臺設備主要解決了兩個測量難題:1)復雜現場環(huán)境下的粗糙度測量;2)大尺度鏡面的粗糙度測量。 ,w9|?%S
BSJS4+,E
原理: 經典的顯微相移干涉原理(PSI),只是在同一時間獲得所有的相位信息。4D將他們的動態(tài)相移干涉技術擴展到了顯微干涉術,從而開發(fā)出了這種動態(tài)光學輪廓儀。 N[fwd=$\#
+9p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