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建造世界首個全超導“人造太陽”
據(jù)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法核聚變合作周本周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正式開啟。中國科學家獨立設計建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向世界全面開放、共享。在開發(fā)核聚變能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的路上,中國已經(jīng)從“追趕者”“并跑者”,成為具備強大國際輸出能力的“領跑者”。
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化石能源最終將會枯竭,使人類未來的命運聚焦在尋找更加持久的清潔能源上。如果人類掌握了核聚變能源,將擁有可使用上十億年的清潔能源。因此受控熱核聚變實驗裝置被人們稱之為“人造太陽”,是地球?qū)ふ夷茉闯雎返南M?span style="display:none"> K.wRz/M&g 中國擁有第一個半超導核聚變裝置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國外引進以后加以改造發(fā)展的。起步階段,中國只能遙望著引領者的腳步,通過跟隨和模仿艱難前行。為了研究這一裝置,中國科學家拆下了它所有的部件,研究構造和技術,再改造發(fā)展。1998年等離子體所成立團隊,12個研究室,兩個技術支撐中心,攻克一個個難關。 核聚變實驗堆的設計和建設是一件十分復雜、艱巨的工程,中國科學家開始破題很多世界級難題。今年1月份,EAST成功實現(xiàn)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xù)時間達到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達到5千萬度時,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