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23-02-16 11:22 |
“中國復眼”:看得更清也更遠!
人類望向深空的又一巨眼“上新”了! pL2{zW`FDh C40o_1g 2月14日,“中國復眼”二期——大規(guī)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在重慶市云陽縣開工。該項目計劃于2025年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探測距離最遠的深空雷達,可實現(xiàn)對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測。 ]&X}C{v)G 8;x0U`}Ez( “中國復眼”,讓人類看得更清!疤煅邸焙汀皬脱邸彪m只有一字之差,內涵卻截然不同:在構型上,如果說前者是一口“大鍋”,那么后者就是多個“小鍋”,類似昆蟲的“復眼”由多個小眼組成;在功能上,前者主要接收星體發(fā)射出來的信號,范圍可至137億光年以外,但其本身并不發(fā)射電磁波,而后者可以發(fā)射電磁波并接收回波。 *$@u`nM kG`&Z9P 小說《三體》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不要回答!”而“復眼”觀測近地小行星,靠的正是后者的“回答”:雖本身不發(fā)出信號,但由其反射的回波包含了距離、方向等細節(jié)信息。顯然,這是只能被動接收信號的“天眼”所不能及的。有網友這樣概括兩者的差別:“天眼是長焦,復眼是微距! @DSKa` EKEJ9Y+47H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某種意義上,“復眼”也讓人類看得更遠了。一方面,識別“不速之客”一直是科學家的長期工作,而深空探測雷達可以大幅提升小行星的定軌精度。盡管目前暫無嚴重威脅地球安全的目標,但從更大的時間跨度來看,借助科技力量未雨綢繆意義深遠——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月球殘骸”,就以一種夸張化的藝術呈現(xiàn),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觀照。 zxeT{AFPr? KY\=D 2m 另一方面,作為又一國之重器,“復眼”也可以說是深空探測長遠規(guī)劃的重要一環(huán)。自伽利略發(fā)明世界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以來,現(xiàn)代觀測天文學一直高度依賴儀器設備。而除了主攻小行星防御外,“復眼”還能觀測航天器、月球等深空域目標,并應用于行星形成過程等前沿科學問題研究,無疑有著“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意義。 tNz(s) Y;kiU 深空探測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久久為功。從地面設備觀測,到登陸器抵近考察,再到值得期待的載人登月,乃至將來有望實現(xiàn)的太空移民,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孜孜向往,就表現(xiàn)在一次又一次從未知邁向已知、積小步為大步、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22 feYm| JB'XH~4H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近日,“天眼”已發(fā)現(xiàn)740余顆新脈沖星,跑出科技創(chuàng)新的“加速度”,引起不少關注。據(jù)悉,“復眼”三期建成后,項目預期作用距離可達1.5億公里,也將極大擴展人類雷達深空探測的邊界,使我國在該領域長期保持世界領先。屆時,兩只“觀天巨眼”的攜手合作同樣讓人期待。 jW>K#vj [OR"9W&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從“天眼”到“復眼”,從“遠觀星際”到“近望家門”,我們洞悉了浩瀚星河的深邃恢弘,打開了精尖科技的瑰麗想象,也見證了一個航天大國的實力和擔當——與世界共見未來。 ;*WG9Y(W \t)`Cp6,[b
(來自:南方日報 高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