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做“錘”,3D打印新策略革新“打鐵”工藝
在古代,人們把在高溫下燒紅的生鐵反復錘打,最終使生鐵轉化為鋼,F(xiàn)在,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一個小組革新了技術,開發(fā)出一種3D打印金屬的新方法,可以在打印過程中將結構變化“編程”到金屬合金中,微調它們的性能,而無需使用已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加熱鍛打”工藝。該方法可降低成本,更有效地利用資源。研究結果發(fā)表在30日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nU17L6'$ c~+l-GIWm
[attachment=121831] 4SR(->@ 展示研究團隊的加工策略,在激光粉末床熔融加工過程中,在空間上操縱金屬結構。 gxmc| 自青銅時代以來,金屬部件一直是通過加熱和鍛打的過程制成的。這種方法用錘子使材料硬化,然后用火軟化,使人們可以將金屬制成所需的形狀,同時賦予其柔韌性或強度。加熱和鍛打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為它改變了材料的內部結構,從而可以控制其性能。 gz61FW Qh-4vy=r 目前3D打印技術的主要缺點之一是無法以相同的方式控制內部結構。此次,團隊開發(fā)了一種3D打印金屬的新策略,可在材料被激光熔化時對內部結構進行高度控制。通過控制材料在熔化后凝固的方式,以及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研究人員可以對最終材料的性質進行編程。 #
X/Q m*oc)x7' 而當3D打印的金屬部件被放置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時,它會觸發(fā)微觀結構的受控重構,這一策略可以完全控制金屬的強度和韌性。 s$GF 95^ J8;Okzb!L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3D打印過程中,激光可以被用作微型“錘子”,使金屬變硬。然而,用相同的激光第二次熔化金屬會使其結構松弛,從而允許在將零件放入爐中時進行結構的重新配置。他們的3D打印鋼材經(jīng)過理論設計和實驗驗證,其性能可與加熱和鍛打制成的鋼材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