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fā)現黃金納米材料光電極可高效吸收可見光
人工光合作用是近期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熱點之一,據估計,發(fā)表的研究論文從 2010 年的 1.1 萬篇暴漲到 2017 年的 2.15 萬篇。目前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方向有兩個,一是將水分子分解為氫氣和氧氣,二是降解二氧化碳分子。美國能源部人工光合作用聯合研究中心作為人工光合作用的領軍研究機構之一,在水分子分解方面做得如此之出色,以至于科學家認為水分子分解領域已經成熟,應該把目光投向尚有開拓空間的二氧化碳降解。 按照這條思路,近日,日本科學家推出了一款基于二氧化鈦半導體、黃金薄膜和黃金納米顆粒的光電極。該光電極對可見光的吸收效率達到 85%,其光能-電能轉換效率比不使用黃金納米薄膜的光電極高 11 倍。這種光電極能以很高的效率將陽光轉化為可再生能源。 在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臺灣 國立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于《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合作發(fā)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表示,在二氧化鈦等半導體表面簡單添加金納米顆粒無法達到他們期望的光吸收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