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學所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制備方面獲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材料由于優(yōu)異的光電特性和溶液加工性能,在光伏等光電子領域受到關注。目前,有機-無機混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已超過約25%,與商業(yè)化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性能相當,進一步提高器件效率和穩(wěn)定性是鈣鈦礦電池走向商業(yè)化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宋延林課題組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制備及性能研究方面開展了研究,利用有機陽離子置換方法實現(xiàn)一維到三維鈣鈦礦的原位轉化,獲得大面積和高質量的鈣鈦礦薄膜,器件的光伏性能得到明顯提高(Adv. Mater. 2018, 30, 1804454);利用甲胺氣體液化鈣鈦礦薄膜,再通過控制甲胺氣體揮發(fā),首次實現(xiàn)了在二氧化鈦基底上形成由毫米級單晶鈣鈦礦晶粒構成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Nat. Commun. 2020, 11, 5402);此外,在提高錫基鈣鈦礦電池性能和穩(wěn)定性方面也取得進展(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