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小于0.05平方毫米的硅基微諧振器據《先進光子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新研究,來自法國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中心、巴黎電信公司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面積小于0.05平方毫米的硅基微諧振器。該諧振器能產生70多個不同的頻率通道,且通道間隔為21GHz。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集成光子學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不僅有望推動量子計算的發(fā)展,而且還為超安全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 硅基微諧振器(左,掃描電子顯微圖像)為21GHz頻率間隔糾纏光子對提供參數寬帶源,以實現(xiàn)頻率編碼的大規(guī)模量子網絡。 集成光子學利用光子來處理和傳輸信息,是光通信領域的一項創(chuàng)新技術。由于其可擴展性和與現(xiàn)有電信基礎設施的兼容性,集成光子學長期以來一直在量子應用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新的環(huán)形諧振器可高效生成易于操縱的頻率間隔糾纏量子對,這些量子對是構建量子網絡的關鍵組件。該研究關鍵創(chuàng)新在于,能利用這些窄頻率間隔來創(chuàng)建和控制量子狀態(tài)。具體而言,僅需使用3個標準電光器件,就能并行和獨立控制34個單量子比特門。使用集成環(huán)形諧振器,研究人員通過自發(fā)四波混合的過程成功產生了頻率糾纏狀態(tài)。這項技術允許量子相互作用并糾纏,而這是構建量子電路不可或缺的。 為了驗證他們的方法,研究人員對不同頻率區(qū)間的17對最大糾纏量子比特進行了量子狀態(tài)斷層掃描,證實了量子態(tài)的保真度和相干性。這是邁向實用量子計算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員還建立了第一個頻域全連通的5用戶量子網絡。這項研究不僅彰顯了硅光子學在推進量子技術方面的潛力,還為量子計算和安全通信的未來應用鋪平了道路。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這些集成光電子平臺有望徹底改變依賴安全數據傳輸的行業(yè),提供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安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