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shogun提出了一些CPC的理論。在這里,我用新一代光源LED和作為非成像光學器件的CPC完成一個模擬,目的是探討一種設計簡化:在不用計算環(huán)帶光通的前提下,基于標準的Lamber分布型LED的模擬輸出分布同理論(string method)設計的差異。希望有經(jīng)驗的朋友指教。
G*W54[ 這個設定的目標,是將LED視為一個發(fā)光面(按LED的實際尺寸),要求系統(tǒng)在1M外形成一個0.2M半徑的光斑。
5<mGG;F 現(xiàn)在就要看這個想法和實際結果差異是什么。
F8>J(7On qN(,8P\90
lWWy|r'il !y-,r4\@` 反射面簡化:(整個模擬采用單色光)
GOj<>h}r
QRAw# aT20FEZ; 光源及其設定:
q
!Nb-O{
|QxT"`rT
\Zmn!Gg 光源Lamber分布(實際模型):
*$v`5rP
0qhSV B5 ]97`=,OUg 組合圖:
y3Lq"?h
a@niig raytrace:
\. _TOE9L T;Zv^:]0 實際光斑照度分布:
Y0ouLUlI LL7un_EC
,c.(&@ XpoEZ|0 問題和結論:從照度圖上來看,光斑均勻度是比較好的(沒有具體計算-_-,麻煩);
kbKGGn4u 當初設定CPC的接收角滿足1M外光斑半徑0.2M,現(xiàn)在看來只有0.1M。。。。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結果之所以差異那么大,是因為我在這里把此CPC的exit port半徑設定為LED透鏡的半徑了~也就是說,我已經(jīng)默認LED的發(fā)光面半徑是透鏡半徑。
`cn}}1Lg] 后來把光源換掉,用一個真正適合CPC exti port大小的平板光源,也是Lamber分布,來模擬,結果:
C ehz]C
_~a5;[~ hH*/[|z 光斑就是0.2M半徑,比較準確 。
jgd^{! Yo a|.2f 所以這里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LED模擬有關的問題:LED(大功率)的發(fā)光模型,當要把它視為發(fā)光面時,其大小不應該是透鏡,可能應該是芯片。
U7le> d;L 0="U'|J_ CPC在處理平面光源時,其輸出光斑均勻度是有希望達到照明要求的,具體現(xiàn)在還沒有計算出來。
eO?@K$I 1-:{&! 疑惑:
$R_RKyXzo 象這樣的CPC,縱然在聚光率上表現(xiàn)不錯(C=5),截止角大(78.7度)。但是其加工工藝,特別是鍍膜、陽極氧化上有沒有特別的難度?希望大家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