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晶體管
美國與澳大利亞科學家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晶體管——由7個原子在單晶硅表面構成的一個“量子點”,標志著我們向計算能力的新時代邁出了重要一步。 量子點(quantum dot)是納米大小的發(fā)光晶體,有時也被稱為“人造原子”。雖然這個量子點非常小,長度只有十億分之四米,但卻是一臺功能健全的電子設備,也是世界上第一 臺用原子故意造出來的電子設備。它不僅能用于調節(jié)和控制像商業(yè)晶體管這樣的設備的電流,而且標志著我們向原子刻度小型化和超高速、超強大電腦新時代邁出的 重要一步。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量子電腦技術中心(CQCT)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聯(lián)合小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雜志上詳細描述了這一發(fā)現(xiàn)。參與這項研究的量子電腦技術中心主任米歇爾-西蒙斯(Michelle Simmons)教授說:“這項成就的重要性在于,我們不是令原子活動或是在顯微鏡下觀測原子,而是操縱單個原子,以原子精度將其置于表面,以制造能工作的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