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LCD顯示器已日益被普通消費者所接受,其強勢的增長趨勢也說明了未來人們將需要體積更為小巧的顯示器,像CRT這種龐然大物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辦公用戶的基本需求,而且它功耗很大,也不太適合大量計算機集中的場合。然而,隨著LCD的逐漸普及,它的缺點也越來越明顯,因此,集小體積、低功耗、高對比度等優(yōu)勢于一身的OLED技術已漸漸浮出水面。
66>X$nx(z n5~Dxk 一、LCD缺點分析 對于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LCD顯示器,它們標稱的響應時間都為25ms甚至30ms以上,這個數值代表了什么?讓我們用通用的算法來演算一下吧。 響應時間40ms=1/0.040=>每秒鐘顯示器能夠顯示25幀畫面響應時間30ms=1/0.030=>每秒鐘顯示器能夠顯示33幀畫面響應時間20ms=1/0.020=>每秒鐘顯示器能夠顯示50幀畫面 從這組數據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LCD顯示器的響應時間的重要性了。它和顯示器每秒鐘所能顯示的畫面幀數息息相關。雖然當每秒鐘的畫面連動性達到25幀時,人眼就會連續(xù)跳動的畫面“認作”成連續(xù)不斷的畫像,但需要知道的是,真正的流暢速度為60幀,如果以延遲為30ms的一臺LCD顯示器來播放60幀的電影或者速度達到60幀的游戲時,它的響應就足足慢了一倍,那會帶來什么?顯示器無法跟上系統(tǒng)的速度,殘影、拖尾的現象就會屢見不鮮。此外,LCD的視角范圍小、背光燈的壽命短,以及功耗大也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3sv2wh^|8 T$MXsq 二、OLED技術介紹 在超薄有機層堆棧內為基本的OLED單元結構。電流在夾于兩個電極之中的超薄有機發(fā)光材料層里穿梭,這張薄膜僅僅1mm~2mm。其中,一個電極是透明,使用銦錫氧化物作為材料。電極位于玻璃(或塑料)基板上方,這樣可以使光線通過。有機層包含了發(fā)光層以及一個電流傳輸層。當一個默認電壓(2V~10V)進入了這一層后,注入的正負電荷在放射層中進行重組,并產生光(場致發(fā)光現象)。有機層以及陰陽極的結構,都被賦予最優(yōu)化的設計,從而可以使OLED設備達到最佳亮度輸出。
("=q-6$G :1f,%Z$,q 三、OLED結構簡圖 OLED顯示器可以分為被動矩陣(passive-matrix OLED)和主動矩陣(active-matrix OLED)。前者的結構相當簡單,所以它的成本低。而后者則整合了獨立的電路板,結構更為復雜,所以成本高一些,當然,主動矩陣OLED顯示器可以達到更高的分辨率。
5w>TCx Bkq4V$D_ 四、OLED的優(yōu)勢 如果你被那些技術上的名詞給搞得暈頭轉向,那讓我們來看一下OLED帶來的好處吧。OLED技術承諾擁有出色的色彩還原能力、高清晰度/分辨率以及低成本,根據業(yè)內人員估計,OLED將有可能在10年內成為便攜市場的一項主要技術,F在讓我們來看一下OLED相比其它顯示技術的優(yōu)勢所在吧。
7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