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學家借助脈沖激光發(fā)明新型顯微鏡
2006年度德國“未來獎”上周揭曉。憑借發(fā)明突破200納米“阿貝極限”的光學顯微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施特芬·黑爾獲得了這一榮譽。一年一度的“未來獎”是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獎。
黑爾在接過德國總統(tǒng)克勒頒發(fā)的獎杯時表示,將把所獲得的25萬歐元獎金作為一個科技公司的啟動資金,為將來研究更好的顯微鏡奠定基礎。 18世紀7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恩斯特·阿貝發(fā)現,可見光由于其波動特性會發(fā)生衍射,因而光束不能無限聚焦。根據這個阿貝定律,可見光能聚焦的最小直徑是光波波長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納米。一個多世紀以來,200納米的“阿貝極限”一直被認為是光學顯微鏡理論上的分辨率極限,小于這個尺寸的物體必須借助電子顯微鏡或隧道掃描顯微鏡才能觀察。 但黑爾等科學家卻巧妙地借助脈沖激光的作用,突破了“阿貝極限”。他們發(fā)明的新型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察20納米左右的微小生物。據悉,這種新型光學顯微鏡將于明年投放市場,預計價格在80萬歐元左右。 |